团委党支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任务,全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体要求,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关于开展主题教育“三个必须”“四个到位”重要指示精神,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教育引导学校共青团战线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勇担职责使命,焕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着力加强作风建设,把崇高的理想信念转化为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的实际行动。
为了认真贯彻将“学习教育贯穿始终”的相关要求,团委党支部组织全校专职团干部推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团干部有声微党课专栏。
每期微党课都将推出一个主题教育的相关知识点;
以生动的典型人物故事帮助大家深入了解这个知识点的内涵;
贯彻落实这个知识点的相关要求。
朋友,你是否获得了自己希冀的人生?时光改变了你的容颜,也考验着你的心!“人之初,性本善。”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政府,开始起步时大都有美好的初心,然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初心易得,始终难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近年来,我们一直在谈论这个话题。所谓不忘初心,就是不要忘记人之初那种纯真与善良,不要忘记做人的良知与底线,不要忘记人生的希冀和梦想,不要忘记事业起步时的承诺和誓言。
梁家河,陕北的一个小村庄,既平凡又不平凡。平凡的是,它和延安的任何一个村庄一样普通;不平凡的是,它孕育了伟大的思想,炼就出了人民的领袖。这个有着大学问的小村庄是习近平总书记迈出人生第一步、把心留下来的故乡,也是他初心萌芽、梦想起航的地方。今天,让我们带着对人民领袖的爱戴之情和对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的虔诚追寻,一起去回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激发砥砺前行的力量。
1969年1月,15岁的下乡知青习近平来到陕北革命老区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那时的陕北,家家住在土窑洞,面朝黄土背朝天,习近平和百姓一起住窑洞、睡土炕、忍叮咬,习近平当梁家河村支书时,他到四川学习办沼气,为的是解决村民做饭、照明的困难。他带领村民修了陕西第一座沼气池,打了灌溉井,办了铁业社、缝纫社、代销店、磨坊……他扎根基层,与淳朴的乡亲朝夕相处、同甘共苦、摸爬滚打,这一干就是七年,给贫穷的村子带来了生机,给村里留下的设施今天还在用。他总是办群众最需要的事,建立起了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从群众中汲取了深厚的精神力量,实现了从不懂基层到了解实际的转变。习近平同志曾说,陕北七年生活最大的收获有两点,其中之一就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习近平同志动情地说,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
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我走到哪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他一直在关心群众生产生活,记挂民生冷暖。
“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习近平总书记改写郑板桥的《竹石》一诗,作为自己上山下乡的最深刻体会。习近平曾坦言:“多年来,我一直在跟扶贫打交道,其实我就是从贫困窝子里走出来的。”习近平曾说过:“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党的十九大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时代主题,习近平总书记讲:“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不断实现人民的期望,为人民创造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90多年始终不变的方向。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人民利益高于天。“
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再次向
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定不移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断推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伟大梦想就一定会变成美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