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永远保持与人民的血肉联系,继续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悟和学习党的群众路线这一政治优势和执政法宝。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崛起壮大、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
毛泽东同志这样回答这个问题,大家都记得一篇叫《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课文,说的是瑞金城外有个村子叫沙洲坝,当年毛泽东同志在江西时曾在那里住过。当了解到全村人洗衣、洗菜、吃水就靠着一个杂草丛生、池水污浊、不太大的一个水塘,他马上找来村里人一起商量挖水井的事。大家一起勘察水源,选择井位。当井位确定后,毛泽东挽起衣袖,卷起裤腿,带头挖了起来。于是,大伙挖的挖,铲的铲,干得热火朝天。在挖井的日子里,毛泽东和临时中央政府其他领导人一有空就到工地参加劳动。经过十几天的奋战,水井挖成了,沙洲坝的人民终于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群众激动地说:“我们从来没有喝过这么甜的水,毛主席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呐!”井水清澈透亮,展现的是毛泽东同志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意.
习近平总书记常说,“要常怀忧患之思,常念人民之托”。在梁家河时,“人民”二字已铭刻在习近平的内心深处,“为群众做实事”的信念笃定地扎根心底。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延川县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时,深情地说:“当年我离开梁家河,人虽然走了,但是心还留在这里。那时候我就想,今后如果有条件有机会从政,就要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一心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爱民为民情怀,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中孕育,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有了人民大地的坚实依托。在正定,有一份记忆,珍藏在许多人的脑海,历经30多年不曾褪色;在正定,有一种情感,沉淀在许多人的心里,历经30多年不曾消减。1982年3月,29岁的习近平来到这里,写下了自己从政经历的第一笔。三年多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习近平始终把百姓的事放在心里——为百姓吃饱肚子,他勇于担当,为“高产穷县”减少征购跑省进京,实事求是反映人民心声;为乡亲致富,他不断找寻让群众生活好起来、富起来的路子;为了正定的未来,他关心教育,从校舍抓起,要求每个村庄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明天,我就离开正定了,这点儿钱留下给孩子们买图书吧。”1985年5月赴厦门任职前,他仍牵挂着孩子们。习近平牵挂着正定,正定人民也牵挂着他。离休老干部闫月芬养成了追着习近平任职地电视台看新闻的习惯:“他上了福建我就看福建台,他上浙江我就看浙江台,他到上海我就看上海台,他上了北京我就看中央台。他心里有我们,我们心里也有他。”“老书记好!”2008年1月和2013年7月,已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习近平两次到正定塔元庄村调研指导,当欢迎的人群中响起一声声“老书记”时,他高兴地将手伸过去,与群众一一握手。在正定人的心目中,无论习近平走到哪里,职位多高,依然是当年那个心里装着百姓的“老书记”。
从毛泽东同志是人民群众忘不了的“挖井人”,到习近平总书记时刻想着老百姓,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坚持不论何时都要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将人民视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党的十九大报告以新的高度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在当代,只有深刻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才能使党在执政兴国的道路上不走弯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要求全体党员继续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这条生命线,不忘为民初心、勇担时代使命,用心走好新时代的“群众路线”,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继续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进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