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引导页>>思想引领>>正文
阅读新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党 团干部微党课(第十六讲)——统揽“四个伟大”——进行伟大斗争

[日期:2019-11-01]


有敢于斗争,才能赢得胜利。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奋斗史,就是一部不断发扬斗争精神,并实现超越的历史。无论是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是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在我们党九十八年的斗争历程中,曾多次面临险境、遭遇困难,但我们党靠自信担当驳斥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靠顽强拼搏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靠不信邪、不怕邪,在“一穷二白”“封锁禁运”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靠勇于开拓进取赢得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正是靠着顽强奋斗、英勇斗争,党和人民的事业在一个又一个斗争的胜利中诞生、发展、壮大,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北京密云县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



AD5B


1940年,八路军第十团挺进这片山区,当邓玉芬得知这是一支抗日救亡的队伍时,真像见到亲人一样高兴。她一遍遍地听八路军宣讲抗日道理,明白了只有穷苦人都行动起来打鬼子才能救国家、救自己。于是邓玉芬的大儿子、二儿子、三儿子先后加入了游击队。1941年秋末,日本侵略军在这里发动了万人大“扫荡”,邓妈妈为了响应中国共产党开展反“扫荡”斗争的号召,叫丈夫把在外扛活的四儿子、五儿子找回来。在环境最残酷的时候参加了抗日自卫军模范队。1942年,抗日政府发出了“回山搞春耕”的号召。邓玉芬决定重返“无人区”,让丈夫先回山里搭窝棚,自己随后就到。可谁知丈夫走后没几天,竟传来噩耗:丈夫、四儿子和五儿子在种地的时候遭日军偷袭,丈夫和五儿子同时遇害,四儿子也被抓走了。之后不幸的事情接踵而至,大儿子在保卫盘山根据地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被抓走的四儿子惨死在鞍山监狱中,二儿子在战斗中负伤回家休养,却因伤情恶化无药医治离世,七儿子也在一次躲避扫荡的过程中不幸故去。


面对沉重的打击,邓玉芬硬是咬牙挺住了。之后她的家就成了八路军和伤员的休息站。为了让八路军能多吃点儿,邓玉芬节衣缩食,战士们都知道猪头岭上有位邓妈妈。为了保卫家国邓玉芬献出了一个妻子和母亲的至爱,她说自己一定要亲眼看到胜利到来的那一天。1945年8月15日,邓玉芬日思夜想的日子终于到了,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了。



一句“全部战死沙场”,是对革命理想信念凝重的诠释。一句“全部战死沙场”,也是对侵略和战争深沉的控诉。 
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是夺取新的伟大斗争胜利的根本保障。“培养和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是习近平总书记面对新时代伟大斗争对中青年干部也是对全体党员干部提出的要求。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思想基础。我们要深入理解新时代伟大斗争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所面临的历史境遇、所提出的历史要求,以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





上一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 团委党支部召开两场学生征求意见座谈会
下一条: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 团干部有声微党课(第十三讲)--坚定“四个自...